NEWS
据星岛日报报道,消费者购物喜欢明码实价,但现时在商店最后实际支付的金额,可能比货架标示的还要多。
有零售分析师表示,愈来愈多商家将货品和服务成本拆分开来,例如对信用卡客人额外收取3%附加费,促使总统拜登决定将有关问题纳入优先处理事项
《华尔街日报》报道,无论是音乐会门票、餐厅收费或航班预订网站,消费者看到的价格,很少是最终需要支付的金额。
创作歌手罗杰斯(Maggie Rogers)看到网站收费问题后,早前呼吁歌迷改往实体售票处购买表演门票,以免网站收取额外费用。
有商店老板表示,额外收费主要用来支付交易成本。但零售分析师、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等倡议组织认为,这种二次收费削弱人们货比三家的能力,商店也可藉此收取比标示更高的价钱,意味消费者实际上需要支付更多费用。CFPB更直言,消费者购物时只会考虑价钱标示,不会是交易所需费用。
在广告公司任职创意总监的沃克(Bradley Walker)与妻子韦弗(Noelle Weaver)就是在二次收费下花费更多。他们早前入住纽奥良1家酒店,原本以为4晚收费719元,但收据却显示另外235元税款和费用,酒店之后更收取50元“提前入住费”。
沃克形容酒店只是“尽可能多地赚钱”,向实际上免费的东西征收额外费用,毫不在乎他们会否再次光顾,他作为消费者其实只想知道要花多少钱,因此未来租住酒店或租车,将取决于哪家公司能够提供固定的预付费用。
北卡州妇人布里奇曼(Merrilee Bridgeman)在发型屋也有不愉快经历,她说自己的剪发费用100元,女儿也要40元,洗头费却要另外计算,而且属于强制收费。布里奇曼认为她们进店时,店家会主动奉上茶水,但又会“为了两汤匙洗发水”零打碎敲地榨取更多金钱,增加消费者下单和结账时的“疲劳感”。
西北大学凯洛管理学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市场学教授切尔内夫(Alexander Chernev)也指,早前在联邦快递(FedEx)邮寄文件,原本以为只需10元,可是最后连同燃油费等花了38元。切尔内夫认为,附加费用会使消费者觉得不公平,而且削弱商家与客户的关系。
多州立法限制隐藏收费
联邦政府估计,美国人每年支付超过900亿元“垃圾费用”,包括信用卡、外卖速递、银行透支甚至活动门票手续费等。
国会去年4月提出法案,限制和消除对消费者征收过高、隐藏和不必要的费用,类似措施最近已经在纽约和伊利诺州参议会通过。加州7月1日也开始禁止任何隐藏的服务费,新法也会禁止餐厅在账单上,向客人收取特别附加费。
在纽约布碌仑任职活动策划者的费尔布拉泽(James Fairbrother)表示,外卖运费现在如此之高,以至于他几乎无法将这种便利服务合理化,他说运费相当于实际订单的一半,例如餐费48元,但税金、运费和小费却要21元,所以有时他会取消预订。
全国餐饮业协会报告指,2023年有16%餐厅在客人账单增加某种附加费,而协会2022年首次提出这项问题时,比例只有1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