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篇文章讨论度很高,我朋友圈和各个育儿家长群里很多父母都在转在聊。
文章名为《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人拼了命也要生儿子了》。
慕名点进去看了一下,觉得槽点颇多,但也能理解为什么文章会火。
比如文章作者说:我体重只有90斤,一个浪就能把我拍倒。那一瞬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希望自己凭空变出一个儿子来。
又说:我就没见过下五大湖捕鱼的女人,无论苗人还是白人,一个也不曾见过。
作者极力营造自己的弱小20厘米的身高差,在水位线面前变得异常残酷;我哇哇哇大喊,不能再走了,漂起来了!漂起来了!
并且特地强调:谁让我只有一米六呢,我活该。
她还挺有“理解”:当我从前不理解他们对“香火”的执着时,可能是因为我从来没有置身他们的情境之中
最后以“繁衍”收尾:繁衍,就是一条鱼从生到死,最重要的使命,然后一代又一代地重复下去,无止无息。
……
看到这里,我只能说,如果是为了立自己的“小娇妻”人设,去强化自己的柔弱,也是一种生存法则。
毕竟笼子里的金丝雀,总要在主人面前柔弱一点,给他们一些我见犹怜的感觉,激起他们所谓的保护欲。
但是,站在延续“香火”的立场上,对女性进行规训和洗脑,持续灌输女性柔弱、渺小的思想,以此证明她“女本柔弱”的观点,是万万不可取的。
觉得自己体重轻、身体弱,正常逻辑应该是去锻炼、去增肌、去追求健康的体魄。
而不是把这一切归咎于自己是个女人,并且自我洗脑:因为我是一个女人,所以我柔弱不能自理,身边必须得有一个男人,或者必须得繁衍一个儿子来保护我。
事实上,从古至今,劳动在一线岗位上的女性不计其数。农村女性,撒药播种喂鸡放牛做饭洗衣一肩挑的比比皆是;工地上的女工做着和男性一样甚至比男性更繁重的体力劳动。
就说前两年我家装修,木工师傅是一对“大小工”组合的夫妻档。什么叫大小工?大工负责丈量锯切,是精细活;小工负责搬运抗抵,是体力活。丈夫是大工,工钱500一天,妻子是小工,工钱300一天,你说干这活的谁体力更强?据他们所说,在木工这个行当里,夫妻档大小工的简直不要太多。
我曾经还听到过关于海女的故事,这群坚毅勤劳的女性,潜入海洋中凭借自己的双手捕捉海水中的鲍鱼、章鱼等水产动物,一天时间可以来回数百次。
柔弱,并不是女性的缩影
整篇文章看下来,我想了很多。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白幼瘦,用观念和审美束缚女性成长
甚至,这些束缚都不全是来自于男性。
比如很多妈妈会在女儿长身体的时候克扣饮食,觉得女孩子不应该长得太壮实,否则以后就不好嫁人。
而让女性变成社会所期待的柔弱样子之后,回过头来,又开始拿这种结果去推论原因。告诉你:看吧,女人本来就是这么柔弱,不如男人强壮有力。
就像曾经的封建社会,不让女人读书,然后再告诉女人:妇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我想说,如果只是为了写文制造爆款,这么自轻自贱,着实有点失了自媒体的“体面”。而如果这是她自己的固有观念,那也大可不必拉其她女性同胞下水,舍近求远,舍强求弱。
毕竟我们大多女性的价值,并不在繁衍男丁这件事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