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入宋,是文明的一次关键转身。近世中国重文轻武的格局,让“文人”从此站在历史的聚光灯下,创造出多元丰沛的“文人文化”。
在宋代,是时代造就了文人,也是文人造就了时代。他们打破血缘、出身的桎梏,以能力、思想、态度、成就彼此相连。这延续千年的“文人共同体”,塑造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而他们的起伏人生与心血之作,成为后世无数人的精神慰藉。
系列音频节目「中国原典通读计划」第9季——《何谓文人文化:宋代诗文导读》已在看理想App上线——用10年讲述3000年中国经典的旅程来到宋朝,和杨照一起回到那个“再造文明”的试验现场,重读宋代经典诗文。
与宋代文人一起,共看潮起潮落,找寻恒久的生命力量。
🕊

讲述|杨照
来源|看理想App节目《何谓文人文化》
1.
“一脉相承“的错觉
首先,我希望让大家能够体会,不管是中国人自身或者是外国人,在讲到中国、讲到中国文化的时候,最常有的一份误解,就是以为中国文化是一体性的,或者说中国文化就只有一种面貌。而且,往往我们甚至会用成套的一些语言、短短的几句话就描述出中国文化的特性。但我总是对这种态度是有保留的。
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对应于西方文化、西方历史的变化。总觉得,从古希腊以下,西方文明展开了多少不同的面貌、多少不同的曲折。
讲到古希腊的哲学,接下来讲到古罗马,讲到古罗马的建筑、雄辩、演说到史诗的变形,再下来,东罗马时期出现基督教神学,联系到了这庞大的艺术上的表现,继而从中世纪之中有了辉煌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是启蒙时代,启蒙时代更是知识的大爆发、思想的大开发,接下来更不要讲,等到科学技术开始起飞。
于是,所有这一切,不管是人如何认识世界,一直到人如何认识自然,再到人如何认识其他人,乃至于人如何认识自己,这中间有太多太多的曲折变化,因而留下了这么多作品,并且这些作品各个不同。
我想关键也就在于,我们一般是用一种变化的、曲折的、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来理解西方历史、西方文化。然而,对比之下,在讲中国、理解中国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中国的这些作品都好相似。
所以我们也不用一一细究哪一个作者在什么样的状况底下写了什么样的作品,这作品跟其他作者的什么作品有什么样的差别,我们可以快速地看过去,也就是偷懒地用这种方法。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认识、理解了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没有那么样的多元。
当然,我不能说中国文化不是一体的。但是,这所谓的“一体”,非常清楚的是,至少在时间当中,展现出了很多不同,开发出了很多不同的形式,也有着各式各样在人类思想以及感情表达上不一样的试验、不一样的发明。
例如说,在宋代有非常辉煌的“理学”,理学又影响到宋代的这些文人他们如何写文章,但是理学很容易被和儒家放在一起,或者就当作是儒家的其中一部分。因而,如果用这种眼光看,我们就错失了理学它内在其实更接近佛教,乃至于更接近像是西方哲学的,那样一种非常不易有的思想上的探讨。
当理学加入到了宋代文化当中,就使得文人看待宇宙、看待外在社会,乃至于看待自我生活的时候,打开了许多不同的面相,因而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元。
所以如果我们能这样通读下来,一来你就了解了中国文化真正的丰富性,这才是我们的文化底蕴、文化基础。换句话说,这不是你这么脑筋一动、读一点课本,在课本里面得到一些结论,就能跟中国文化真正地联系上。
《清平乐》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文化仍然没有进入到你的血液里面,没有变成你生活当中可以回头去汲取,乃至于可以去依赖的某一种资源乃至于保障。
然而,如果我们认为它是资源,那么从“资源”这字词的根本上我们就了解,它应该是有一个源头,而且这个源头、源泉是不断地冒涌出新的、不同的水出来。而如果我们认为它是宝藏,那就必须要有一个藏宝洞,藏在里面的不会是一件、两件东西,必然是几十件、几百件。
所以,我提议大家抱着这样的一种眼光来重新看待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历史,方式就是将这藏宝洞里面一样一样、一本一本的书展现在大家眼前,让大家真的去看,而不是透过别人告诉你,比如说“这叫做儒家”、“儒家就是这样这样”,或者“这叫做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就是如此”。
儒家贯穿这么漫长的时代,出现了这么多的人,这么多人留下这么多的作品,到底都是如何写成的、都在写什么,是不一样的。诸子百家就更不用说了,既然是“百家”,那就有一家一家不同的面貌。
2.
属于文人的时代
在通读的过程当中,我希望大家也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一体的文化,它随着时间其实有很多或是幽微、或是甚至戏剧性的大转折。
关于“由唐入宋”的变化,这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概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近世史”,一个是“重文轻武”,一个是“文人文化”。
关于这几个关键词到底都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在中国的历史上它们具体的地位是什么,我要麻烦大家参考我在看理想平台上的另外一档节目,那就是“重述中国通史”第七季——《近世史的开端:宋朝》。这档节目的内容对于刚刚我所讲的关键词:近世史、重文轻武、文人文化,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而在这一季所处的时代,最凸显的,就是“文人更加重要”。这一季音频节目的标题是“何谓文人文化”,这需要跟大家特别地说明,因为它非常关键。大家不小心就会忽略了文人文化所代表的特殊历史意义,我们一般就会认为,文化是由文人所创造出来的,过去我们所读的这些书、这些经典都是文人写的。
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宋代的文人是很不一样的文人,因为有着很不一样的历史背景,这历史背景最主要是来自于朝代的政治。
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这些文人他们基本上都有官场身份,但同时他们也是作者。不过,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之间,贯穿在他们生命当中的自我认知里,“文人”这个身份是最重要的。也就表示,他们必须要和所有其他文人具备有相同的能力、思想、态度以及成就——这四方面构成了文人的基本要求。
文人要能够吸收过去中国传统的各种不同文化要素,同时要能够经过消化、咀嚼,将这些要素化为当代那个时候所能够接受的,大家认定的各种不同——不只是文章乃至于在生活上其它——创作的形式。同时,文人要有一套非常清楚的思想,这种思想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和其他的“一般人”,乃至于和皇帝、帝王家(区分开来),是他们重要的活动。
另外,文人要有一份态度。这态度在政治上是“与君王共治天下”;同时,在面对人民的时候,是有一种根本的儒家的关怀;在看待自己的生活上,他必须要有一份美感,这美感反映、落实在琴棋书画上,音乐、书法、艺术、游戏,那是多面的、非常丰富的一种生活享受。
如果不懂得这种生活享受,不能够经营这样的生活意趣,也不能够得到成为宋代文人的基本资格。而他们又得要在这许多不一样的领域,有他们一定的成就,被同侪所认可。
所以,在宋代,文人是非常特别的集团。而这个集团和过去的世家很不一样,因为不是由血缘、身份来决定的,是由他们彼此的认可所结合而成。因而,文人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团结意识。
这种独特的文人性质只有在宋代才出现,是近世中国新鲜的现象。而且,在宋代发展到很高的程度之后,构成文人文化的各种现实条件就开始改变了,因而也就连带着使得这样的文人文化逐渐变形,乃至于没落了。
希望用这种方式大家可以了解,文人在北宋有不一样的社会地位,而且他们有格外丰富的精神面貌,他们和之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经典的作者,例如唐诗的作者,在自我认知上不一样,在社会集团的自我想象以及在社会集团的尊严上也不太一样。如此,我们才能够充分了解这个时代的特色。
3.
一个精彩的连环世界
这又扣回到,当我们在讲“经典”的时候会发现,宋代经典传世的作品也大幅增加了。甚至我们就看到,到了宋代,这些经典作品可以清楚地分成几个重要的块面。
第一个块面是散文。在散文这方面,出现了一个庞大的运动,虽然这个运动被溯源到唐代有韩愈、柳宗元,但事实上,这个运动是宋朝的时候,由这些文人集体推波助澜所创造的,那就是古文运动。
确实,是韩愈开始讲要恢复古文或者是要重写古文。但是,真正把古文写到淋漓尽致,乃至于将古文形塑成为一个大的流行潮流的,是宋代文人的成就。在宋代,古文大放异彩,因而有了“唐宋八大家”的说法。
“唐宋八大家”列出了八个人,然而除了韩愈、柳宗元属于唐朝,其他的六个人不止都属于宋朝,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北宋先后大约一百年的时间当中活跃的几位重要文人。
这些文人的文章当然写得非常好,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跟朝廷、朝廷的政治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古文运动关键的重点,就是在对待文字、对待作品上,彻底分出了形式和精神的上下关系——精神高于形式。
什么叫做“古文”?关键重点是,要放弃“今文”。那什么又叫做“今文”?那就是讲究文辞的格式,把格式看得很重。所以,到底填什么样的内容来符合文辞的要求时,内容就必然被忽略了。“唐宋八大家”他们明白地要逆转这样的习惯,倒过来,内容必然要重于文辞——这是古文运动的核心精神。
另外,在韵文方面,我们又看到有宋诗、宋词。前面讲到转型、转化,宋诗、宋词从唐诗转下来,但是就有不同的转型、转化方式。
例如,在北宋出现了由黄庭坚领衔的江西诗派,这是什么样的诗派呢?江西诗派最突出的,那就是他们有一种时代性,或者是强烈的宋朝认同。这种宋朝认同是对照唐朝的,他们要刻意写出和唐人、唐诗得以区隔的作品。
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时候宋诗是“旧瓶装新酒”,虽然外表仍然是诗,可是他们刻意地强调,要在诗里面写唐人写不出来的,一看就是充满了宋人意趣、宋人风格的诗。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看待,不能够用读唐诗时理所当然的读法来读宋诗。
另外,如果宋诗是“旧瓶装新酒”的话,那么宋词这就是“新瓶装新酒”了,因为它的形式离开了诗,比诗要来得更自由一点。但是,宋词它的发展也不只是形式上而已,因为这形式的起源是歌词,而这些歌绝大部分是由歌女所唱的。
因而,连带着就使得宋词带上了特殊的柔美、阴性、感情,这是原来的诗里面没有那么清楚,或者是词和诗特别区隔的一部分。
然而,词从北宋发展到南宋,接着又划分开来,本来是柔美、阴性的,开始就有了文人化的改造。文人化之后,从苏轼一路到辛弃疾,就翻出了非常独特的、事实上和词原来的音乐性是彻底相反的阳性豪放的内容。这种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张力,就使得词在宋代的发展更加耀眼,比宋诗更有代表性。
接下来,还有第三个块面,那就是理学。理学是要非常认真、深刻地去对人生的道理进行探讨。深刻到当它一直不断地挖掘,要把这挖掘的结果表达出来时,原有中古的文辞甚至已经无法应对,没有办法把它放到古文里去表达,更没有办法把它放到诗或者是词里面去表达。那怎么办呢?于是,这就必须要借助于佛教,尤其是其中禅宗语录的形式。
因而,理学就有了另外一种文人的白话文,这文人的白话文延续禅宗的说法,叫做“语录”,但是里面却又装填了许多刻意要批判禅宗,要和禅宗找出不同人生道理和不同人生体会的内容。
在形式上,原来是来自于佛教、来自于禅宗,但装上了理学的内容。于是,就使得这一部分的文字格外的活泼,但同时又带有一种特殊的辩论性乃至于战斗性,就使得宋代这些语录体的作品格外的吸引人、格外的亮眼。
《禅》
从白话文的发展来看,又有看起来是和语录平行,不过又有着在社会性上其实是相反性质的产物,那就是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的缩写,这是在都市化的发展当中,一种庶民的、商业性的说书行为。要会讲故事,要把故事讲得好,要讲出好故事,于是需要有底本。说话人一直不断地在摸索,一直不断地在改造各式各样的底本,这就变成了话本。
话本是新的娱乐文本,这也是之前我们没有看过的,是中国文化到这个时候所诞生的新鲜的白话作品,讲究要浅白,要能够表达戏剧性的故事。
宋代是话本重要的开端,延续到到明朝、清朝就从话本延伸出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它的成就、它的表现就到达了高峰。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著书环境,跟文人所生活的文化及第如此密切相关。
另外,我们也会看到各个文类之间的互动。欧阳修、苏轼,他们既是古文的大家,他们写了非常独特的宋诗,另外又都是宋词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者。欧阳修写的词比较阴柔,苏轼则是大喇喇地摆脱了音乐性的拘束,开始写那种雄浑、豪放的词。
例如说到了南宋,我们看到朱熹,非常重要的是,他留下了这些语录作品,还编了那个时代的重要语录作品。
在语录方面,我们清楚地体会到,朱熹他如何认真地看待人生道理,而这认真也反映在选择语录上,如何和朋友(更多是和弟子)沟通,用这种方式把他自己所思考、自己所体会到的道理,能够非常生动活泼地表达出来。
于是,这就有一种过去中国著述文章里面比较少见的互动性,虽然语录所录的是一个人所说的话,但是我们都可以清楚感受到里面有一个特定的对象,这对象的反应决定了语录里面这个人如何说话,前面怎么说,后面如何转折、如何变化。而朱熹他留下了这些精彩的语录,同时,朱熹也写文章、也写诗,他的文、他的诗跟他的语录又构成了一个非常精彩的连环世界。
4.
再造文明的活力
可以说,宋代文人文化表现出非常丰沛的再造文明的活力。而在这样的活力大爆发之后,当然后来就开始逐步波澜消散。其中我们看到最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这些诗、文、词、语录,乃至于到后来的话本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慢慢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性质,开始重复、开始模组化,于是也就开始没落了。
比如说,讲到诗就有唐诗,我又特别跟大家强调宋诗也很重要。但是到了明朝,我们可就拿不出什么“明诗”来了。关于明朝的诗,其实没有重要的诗人,无足观矣。
另外,古文有“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又有什么大家吗?明代没有古文大家的名字,因为古文也失去了那样一种开创性。而理学稍微不一样,因为到了明代出现了王阳明,但不过王阳明最重要的《传习录》在形式上是完全套袭语录的,也就意味着在形式上并没有特别的突破。
再来,我们看到宋词经过了元曲的冲击,元代的时候,散曲也曾经被视为是很有特色的。然而,散曲的成就如果用这种方式认真、客观地对照,是远远比不上宋词的。
到了明代,“明词”你有听过吗?没听过。我们也不知道明代有什么重要的词家,反而是再往下,到了清朝回光返照,有纳兰性德,接着再下来,延续微微波澜的词的复兴,一直到民国的王国维。
《刺客聂隐娘》

这一系列的发展我们看得很清楚,不只是元朝因为蒙古人入境,蒙古人建立的外来政权压抑了中国的文人文化,就算是蒙古人被赶出去了,元朝也不可能再有像宋朝这样的文人文化,在明代更是绝对没有出过像苏轼这样的文人。
于是就可以进一步地反衬出,宋代在中国经典的创造和承传上是有特殊地位的。因为这样的特性,所以在通读计划上关于宋代的重要经典作品,我就必须用不止一季的音频节目来为大家呈现。
所以接下来,关于宋代经典的解读,我们会分成三季:我们将关注宋代的诗文,也就是有一部分作者,既写诗又写文章,同时也涉猎到了词,我们会把这一部分作者在这一季当中介绍,为大家解读。下一季我们会为大家好好的来读宋词,也就是宋代最重要的韵文形式。
不过,还有另外一块内容,我们必须放到再下一季,那就是哲学、理学,关于复杂的思想部分。而这一部分就会不限于宋代,因为我们都讲“宋明理学”,所以从宋代再连接到明代,这是理学的部分。
这一季,我们会为大家主要介绍所谓“唐宋八大家”其中宋代的几位重要作者,以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为核心。
不过,在介绍这几位古文大家的时候,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认识、能够理解,他们不只是写古文的人,他们是宋代“完整”的文人。例如欧阳修写古文,但他也写非常缠绵悱恻的词,苏轼他的面相就更多了,他的诗、文、词各个方面都有淋漓尽致的发展、表现。
所以,我们这一季还是不得不在这个时候先从花间词告诉大家,宋代文人文化和唐朝有一个关键差异,那就是多了阴柔的、女性的声音。
这些大家们在写古文的时候,风格雄浑、阳刚,但是宋代文人文化又让他们有机会表现在诗或者是在词,尤其在词的方面,表现出女性化、阴柔的一部分,这也是文人文化反映在经典当中最特别的一部分。
另外有范仲淹、黄庭坚的作品,他们虽然没有被列在“唐宋八大家‘中,但是他们两位在北宋文人系谱上,都有各自关键、承先启后的地位,同样值得大家认识,并仔细阅读他们的作品。
接下来这三季都是关于宋代文人文化重要、经典作品的解读,所以也就必然彼此互相紧密连接、彼此互相呼应。邀请大家,希望大家愿意再继续花出时间来,我们好好地来认识宋代文人文化,借由这些作品,把我们带回到那个非常特殊的、最为光辉灿烂的,那个文人文化的时代环境当中。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节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