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二季》终于来了!
5年前,一场诙谐与严肃交织的精彩故事拿捏住观众的心。
无数人期待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惊喜。
漫长的等待也拉高了观众对于故事发展的想象。
播出当天,几乎霸占了所有热搜。
所以,当范闲回归的第一时间,鱼叔立马就开启刷剧模式。
必须要说,《庆余年第二季》不愧是「民选爆剧」
《庆余年第二季》
比起上一季,第二季可以说,全面升级
搞笑桥段,有。
花样更多
朝堂博弈,有。
更加灰暗。
但要说最让鱼叔喜欢的,还是《庆余年》那一直都在的情怀
范闲以现代平等观念对抗权贵,这一超越娱乐性的表达,也是这部剧的核心魅力。
各位不要惊慌。
我只是一个单纯的刺客而已。
这颇显无厘头风格的台词,让本季的故事延续了上一季的风格底色——
主打一个「巧」字。
第二季,范闲(张若昀 饰)最先需要解除的危机,那就是:
欺君之罪
向来喜欢打直球的范闲决定冒死入宫直面庆帝(陈道明 饰)
但他也不是莽夫。
范闲先是借鉴查院院长陈萍萍(吴刚 饰)之手,用一张庆帝感兴趣的弓箭图换来面见的机会。
然后「影帝属性」大爆发。
一个滑跪。
一场声泪俱下的表忠心。
再奉上神庙的位置这样关键的讯息。
整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范闲终得庆帝一声「滚」的免死金牌。
这一段之精彩,简直让人拍手叫绝。
不仅因为范闲的「请罪之旅」因为碰壁而笑料不断。
更因为其背后所彰显的不易是上一季少见的。
一直被人看做是庆帝偏爱的范闲,而且事出有因,本不该让庆帝如此恼怒。

可无论是陈萍萍还是范建,包括王启年一直在强调「欺君」二字。
他们要范闲,也是要观众明白:
无论如何,庆帝乃是一国帝王。
这种客观存在的礼法等级所带来的压迫,是范闲一直想要打破的存在
但过于天真的范闲,被现实打脸。
所以,这段看似搞笑的「碰壁」,其背后暗藏的却比上一季更加灰暗的局面
而这,也是本季的核心底色
在探寻滕家母子时,范闲得知二人的失踪与抱月楼有关。
为了搜寻更多线索,范闲偷偷潜入。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想要赎女儿的老金头
老金头的女儿之所以会被卖进抱月楼,是为了替他还债。
而这债,却是被检蔬司的戴公公活生生逼出来的。
戴公公要收孝敬...我实在没钱被戴公公记恨,

天天罚天天欠,最后欠到了五百两,
俺家傻丫头才做出这种傻事儿。
范闲向来痛恨这样的事情,于是给了老金头五百两银子帮他赎女儿的同时,也让他打探一下抱月楼内部情况。
没想到,女儿不仅没赎出,情报也没拿到,老金头还死了。
老金头的死彻底击痛范闲。
如此鲜活的一条生命,勤恳生活,爱女护女。
只因身份低微,生前被头顶的「王法」欺压。
死后连一滩血都留不住。
这也让范闲想起滕梓荆。
从武林高手到无辜百姓,所有人的生命都如蝼蚁一般被玩弄。
范闲彻底意识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性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也再没了曾经那份「让京都开开眼」的自信。
有的好像只剩在庆帝前长跪不起。
正是一次次的碰壁,让范闲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灰暗。
促成了他的觉醒和成长
抱月楼中,二皇子前来抓范闲,治其「欺君」之罪。
好在,太子及时赶到,打断了二皇子「施法」。
和二皇子一来一往抛梗逗乐的对话中,太子装傻充楞的样好像十分无害。
只会听着范闲的指示,让干嘛就干嘛。
谁成想,太子的城府和心机,更不简单。
范闲托太子调查史家镇,想找出二皇子与长公主勾结北齐的证据。
却发现整个镇子被一把火烧到只剩灰烬。
而这把火,竟然是太子所烧。
范闲还是高看了太子这位大人物的底线。
毕竟,连跟随自己多年的侍卫,太子也只因为一句话,说杀就杀。
还有家宴上,范闲内心抱着一丝「我乃庆帝亲儿」的念头,大胆当众揭发二皇子与长公主之事。
却不想,庆帝明显维护了二皇子。
其实,在上一季范闲得知自己的人生就是被人精心安排的一场棋局后。
心中的理想之道就出现了裂痕。
可他也并非那等坐以待毙之人。
范闲要从棋盘中的一颗棋子变成那执棋之人
开篇「请罪」中有一个细节:
假哭的范闲嘴上说着忠君义明,但心思却在一只翻不了身的甲虫身上。
起初,他只是看着这只小虫挣扎。
最后却在对庆帝高声献忠心时,迅速帮助甲虫翻了身。
你当然可以说这一情节是调节了故事气氛。
但我更觉得,这是范闲决定入局的象征
曾经,范闲就像这个甲虫。
但他现在要当那只手。
范闲曾问过老金头,为何不告戴公公。
老金头道:
咱一个买菜的凭什告啊。
那戴公公就是王法。
范闲就想会会这个「王法」。
可王启年却劝他,在朝为官,想要往上爬,就要与光同尘
对此,范闲心有激荡却没有直接对抗,而是坐等时机。
在陈萍萍的建议下,他担起鉴查院一处的工作。
主簿邓子越就是与光同尘之人。
邓子越看似是一个没有骨气,只是在鉴查院一处混日子的人。
实际上却在力所能及之处,守住自己的底线。
他年少就立誓:
财可以缺,志不能穷。
因此,一处人员闲散受贿皆不入眼
范闲就是抓准了邓子越这最后的初心。
设下「贪腐之局」激化其不甘俯首于不义之流的情绪,再用语言相激。
最终,将邓子越从尘埃中拉出,与自己并肩作战。
不难看出,范闲就是在一次次直面这世道法律失效、道德沦丧、人性丑陋横行后成长、觉醒、再最终入局
而这种层层递进的变化,仅在本季开篇就让人一眼感知。
这种魅力的塑造,也让《庆余年第二季》作为一部大男主戏有了立足的根本
能有这样的结果,除了演员表演的加持,还在于王倦在剧本改编上的功力。
而且不仅仅是对男主的塑造。
《庆余年》年的群像也是为人津津乐道之处。
王倦对于人物的描摹之精准,在小人物身上尤其明显。
像是卖菜的金老头。
从抱月楼出来后,几句简单的台词就道完了所有不堪与心酸。
还有后面出场的邓子越与洪竹等人。
同样是一个动作、几句台词的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对其产生深刻印象并感受到高光。
正是这种基于原著框架结构之上的合理扩写或精简。
才组成了这么一个群像精彩、情节紧凑的故事。
一直以来,《庆余年》的故事内核中所传达的深层情感与人文道德,才是超越其娱乐表达层面更让人着迷的东西。
从第一季开始,范闲就在用「人生来平等」的思想与那些大人物对抗。
我觉得要是没有这些众生,就没有庆国,也没有人间。
所以我想为了这些人跟着世上的道理斗一斗。
告诉那些大人物,他们不是草芥。
只是,在上一季中,来看似心怀大世的范闲,实际上一直所求的是眼下世道与身边之人的安稳平乐。
他自认绝对无法像母亲叶轻眉那样,为了众生活着。
但到了这一季,范闲的觉醒与成长也让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内核有了进一步升级。

他在母亲的碑前誓言:
我不想再看到滕梓荆死了白死那样的事。
也不想再见到老金头无处申冤的百姓。
我要替他们说话,我要替枉死之人找回公道。
范闲决定一步步走向叶轻眉所期待建构的社会。
他要让「遵法如仗剑」这五个字落地有声。
剧中最让鱼叔喜欢的,就是范闲唤醒邓子越那一段。
曾经那个一身鲜血杀进鉴查院大门要求伸张国法的邓子越如今过得胆战心惊。
因为:
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没有靠山,只懂正义的邓子越从满身棱角到「蠢就蠢了嘛」,一身气节被磨得丝毫不剩。
不吃贪腐之肉,是他颤颤巍巍,含泪带血想要守住的最后一点底气。
可就是这一点点真心,让看透世间凉薄的范闲抓在手里。
范闲字字相逼,就是要邓子越软掉的膝盖,再硬起来。
在范闲眼中,哪怕只是求个「独善其身」,也要走的正大光明。
他让邓子越「试着把底线往上再提一提」,不仅是为了唤醒对方初心。
也是给自己找到更多的底气。
可话好说,事难做。
因为,范闲所面对的,太庞大,太复杂。
我的对手,是李承泽和所有像他这样的人。
仅是庆帝讳莫如深的帝王之心,就宛如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剑,不知何时就会刺下来。
范闲深知,不可再凭借一腔热情去冲。

不是说「与光同尘」吗?
那让我先成为那束「光」。
从今时今日起,他要成为邓子越那些人的靠山。
范闲深知,要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绝非易事。
所以,他要组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团队,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直面那些盘根错节的权力与阴谋。
由此,《庆余年第二季》的故事也从一味的爽剧迈向正剧之路
这不仅是范闲个人成长与觉醒,更是一部关于信念的叙事
他需要在权力的漩涡中保持清醒,他要时刻铭记那些被无情抛弃的生命,铭记自己的誓言。
这条路注定艰难险阻,但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出范闲的勇气。
他的每一步都在质问这个世界的秩序,每一个决定都在挑战既定的规则。
鱼叔相信,真的精彩也正式拉开帷幕。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