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提名次数破吉尼斯纪录
拍摄300余部电影
收获超过160座奖项
世界影坛常青树
人人敬畏的影坛传奇
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77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上,一身白色长裙,佩戴黑框眼镜,手持白色手袋,优雅地向摄影师们挥手,官方红毯为其清场五分钟,电影节主席与艺术总监亲自接待,她就是本届戛纳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得主之一,美国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
“当我在屏幕上看到你时,我看不到你……它是从哪里来的?你生来就是这样吗?我不知道,但有一个信仰你的人,一个让我相信的信仰者”,法国演员、大满贯影后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为梅丽尔颁奖时声情并茂地发表了一段感言,“你改变了我们看待电影的方式”。
对于梅丽尔·斯特里普,观众喜欢亲切地称她“梅姨”“梅太后”,又时不时对她调侃“梅完梅了”。这些称呼源于梅丽尔·斯特里普在世界影坛的卓越成就与崇高地位,代表着对她近50年超长职业生涯的敬佩与赞叹。当大多数女演员陷入“中年危机”戏路减少,“梅姨”却依旧能逆风而上,不断输出稳定和高质量的表演并提名各大奖项,也因此创下了奥斯卡提名最多的纪录。
曾有人这样评价梅丽尔·斯特里普,“她的一生饰演了所有关于女性的角色,表现了所有女性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在本届戛纳电影节大师班上,回忆并分享了从影多年的心路历程及拍摄趣事。
1979年上映的电影《克莱默夫妇》,改编自艾弗利·科尔曼创作的同名小说,讲述妻子乔安娜决定离婚并离家出走后,原本忽视家庭的克莱默在与儿子相依为命的过程中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乔安娜为争夺抚养权对簿公堂。
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妻子乔安娜,独立、聪慧,婚后听从丈夫意见放弃工作来照顾家庭,在迷茫困惑之时却无法与丈夫沟通,于是离家出走。18个月后,新生活重新给了她自信,她更加了解自己,决定运用法律武器争取抚养权。在极其不易地赢得了孩子的抚养权后,感情微妙的变化却驱使她痛苦而坚决地放弃了抚养权。《克莱默夫妇》让梅丽尔·斯特里普收获了自己的首个小金人:第52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但当晚她却不慎将奖杯忘在了洗手间,原因竟是礼服过大挡住了奖杯。
三年后的1982年,电影《苏菲的抉择》上映,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苏菲因私藏火腿而被纳粹逮捕,送入集中营,她在那里失去了两个孩子,自己侥幸活了下来,移民到美国布鲁克林,与犹太知识分子纳森同居。因为自己内心的愧疚,她忍受犹太人纳森的虐待,并最终和纳森服毒自杀。为了演好苏菲,梅丽尔·斯特里普接受了为期两个月的德语和波兰语的语音训练,最终凭借层次分明和自然质朴的表演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影后。
1988年,梅丽尔·斯特里普凭借由弗雷德·谢皮西执导的电影《暗夜哭声》获得第4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彼时的斯特里普,年近四十,是三个孩子的妈妈,甚至觉得“My career was over(我的职业生涯结束了)”。
事实证明,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在戛纳而终止。1995年,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又一部传世之作《廊桥遗梦》上映。这部电影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获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同与共鸣。虽然《廊桥遗梦》让斯特里普与奥斯卡影后擦肩而过,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影迷心中的经典。
2006年《穿Prada的女魔头》上映,成为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千禧年后的又一经典电影代表,许多年轻一代的观众也是从这里开始认识“梅姨”。电影中,斯特里普一改往日质朴的角色形象,饰演时尚杂志主编米兰达,时髦霸气、尖酸刻薄却又孤独凄凉,令人望而生畏。这部电影不仅在当年全球票房大爆,更是捧红了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两位演员,也成为了大众窥探时尚行业不能错过的作品。电影中的经典桥段与台词,至今仍会被主演们重现与调侃。
2010年,梅丽尔·斯特里普出演人物传记电影《铁娘子:坚固柔情》。出演真实存在且极具影响力的政界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是《李尔王》,它对权力的终结、削弱和谦卑感兴趣,而不是真正女性化或男性化的东西。当人们的地位削弱时,是什么感觉,也许是时间的平衡”,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大师班上分享对于撒切尔夫人一角的思考。这部电影,也为梅丽尔·斯特里普带来了第二座奥斯卡影后奖杯。领奖当晚,“梅姨”身着金袍大笑调侃,“怎么又是我”。
“就像是在列车上看向窗外,看着我的青春飞驰到中年,飞到今晚我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地方”,回看自己的作品混剪,梅丽尔·斯特里普眼闪泪光。本次大师课结束之际,梅丽尔·斯特里普仍不忘鼓励处于电影行业的年轻人,“不要放弃,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如果你得到一个好的机会,请你抓住它,它就会自然而然地带来下一个机会”。
近50年的传奇生涯
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荧幕魅力
早已跨越民族与国界
是当之无愧的传奇影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