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燕七如歌
在没接触山灵EM5之前,我一直觉得它是在耳放解码一体机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本地播放和流媒体功能。
而且因为我很早之前就玩过钰龙、矩声、歌诗德、世纪格雷这些专做解码耳放但不算“主流HiFi”的品牌,所以对山灵EM5的不纯粹多少有些看低。
不过当飞傲、HIFIMAN、乾龙盛这些主流品牌都开始整EM5这种全能型选手的时候,我又很想知道这种类产品到底是市场用户的需要,还是这些厂商大搞“军备竞赛”的产物?
按照山灵的官方说法,山灵EM5是一台桌面安卓播放器,同时也是一台带数播的解码耳放一体机。
但是它又有强大的流媒体功能和丰富的接口,它也可以作为转盘或者流媒体数播,它能接有线耳机、有源音箱,也能接无线耳机和蓝牙音箱。
它的使用场景虽然看上去很多,但是注意,它机身没有内置电池,同时没有遥控器,这可以算作其两大缺点。
至于其它的,我们往下看!


▲这款山灵EM5在上市之前貌似还有过价格炒作的,从万元左右的猜测到实际售价在5K左右,或多或少是一种惊喜。
其实看这个包装就知道它不会贵到哪里去,这种环保的设计倒是有点老山灵的既视感。
注意这就是山灵EM5的产品包装盒,派送时外面还有物流箱的,但是里面没有别的盒子。


▲里面内衬展示,两大块黑色泡沫紧紧的镶嵌在EM5机身上,再加上配件盒的填充,安全系数还是有保证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山灵EM5机身整体体积并不大,188X238X55mm,占地面积比A4纸还要小点点。
山灵EM5的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重量不可小觑,而且没有内置电池,所以便携就不要考虑了。


▲EM5机身前脸展示,设计语言比较简洁,镀金的大旋钮有画龙点睛的意图哈,有没有效果各位评论哈。
实际操作里,它在调节音量时有明显阻尼和刻度感,我喜欢这样的设计,相比无极旋钮它耐用。
前脸输出方面是6.35/4.4平衡以及XLR平衡孔,看来3.5和2.5的已经被时代抛弃了呀。


▲把架构图放在机身顶部,这个设计师相当的自信。
注意最上方的,除了MQA,还有两个索尼小金标,它这里是双重认证,把有线和无线的都认证了,换句话说它是告诉各位它的无线音质也很厉害。


▲机身背后的接口展示,这里是看功能的地方,没法介意诸多密密麻麻的拥挤在一起。输入端,除了常见的数字同轴、光纤以及USB输入,它还可以接U盘或者硬盘;输出端则有数字同轴输出、光纤输出,还有RCA模拟输出以及XLR模拟输出,换句话说接有源音箱没问题的。
而且它支持的还是双向蓝牙,只不过是高通的4.2蓝牙。


▲机身底部展示,散热孔面积还不小,四个橡胶脚垫还有不错的高度。不过对于这种身形偏迷你的桌面解码耳放一体机而言,散热仍然是一个考验。坐标湖北,目前最高温度31度,听半小时,机身开始发热;听一个小时会有点点烫,不过问题不大,它散热速度还可以,关个十几分钟就恢复正常了。



▲这台EM5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它的Micro SD卡开槽就在侧面两块面板接驳的缝隙里,若不是标注了文字其实很难被发现的。这个设计让人觉得EM5作为本地播放器的功能很不重要,实际上开机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它还是个台式播放器。
那能解释这个设计的理由就是为了机身的完整度,各位觉得呢?


▲先说说这块4.7英寸的夏普LCD触摸屏吧,配合魔改的安卓系统,操作反应还是很灵敏的,720X1280P的分辨率让视觉也得到了享受。遗憾之处是它不能像EM7那样站起来,但想想价格也没法吐槽了。
系统操作的逻辑也没啥说的,相对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操作,尽管其功能众多,开机首页菜单直接将它分成了六大板块,操作逻辑简单明了,那枚悬浮的HOME键估计是很多人的心头好。


唯一让我觉得不适的是没有物理按键或者遥控器切歌,每次都是去滑动菜单还是有些不方便。当然我知道可以下载Eddict Player到手机上进行操控,但那样总会让我觉得不那么纯粹。
从功能体验的角度来讲,EM5内置的流媒体很丰富,开机后连上网络更新了系统后个人就直接来了顿饕餮盛宴,配上双向蓝牙、DLNA、AirPlay以及NAS功能,我相信一旦你接受了流媒体的便利就会委身于他,很适合下班到家了连上有源蓝牙音箱就可以放松自己。
此处顺便说下其蓝牙音质表现很不错,音色干净、通透,解析自然,细节亦很足,相对于手机有质的提升。


▲关于EM5的配置
AK4493的DAC芯片配合OP+BUF架构,每个声道再配一枚TPA6120A2;放大部分则是两枚NUSE8920,LPF部分为OPA2211,再加上第三代FPGA技术和两枚KDS飞秒晶振。
在上市三年后的今天再讨论这配置已经没头太大的意义,这里仅做信息参考。
输出功率方面,EM5高达1620mW@32Ω,同时配有四挡增益。个人分别试听了600欧的拜雅T1二代、250欧的拜雅DT1990 PRO以及300欧的森海塞尔HD650,在推T1二代时会有未推满的迹象,不过问题不算太大,多数音乐还是能听。
推拜雅DT1990PRO和HD650的时候是很出彩的,它对耳机风格的表现有一定影响,以前者为例,在保持着大耳的舒展、拜雅的沉稳与中性之时,还带有一点属于山灵的暖声。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烧友所谓的素质感在这几款大耳上并不是很明显,这里的素质感我认为是耳塞和大耳的最大区别之一。
大耳的还原更倾向于箱子,它是舒展的、四平八稳的,有开阔的声场,有完整而自然的动态,还有开阔而规整的声场,这些是耳塞难以表现的。
所以在推这些高阻大耳时没有推耳塞时的那种素质感,我反而觉得这才是地道,才是科学的。


▲至于耳塞方面,在4.4平衡头普及的当下,仅从推力这个层面来讲,这完全不是事。即使推低阻高敏的耳塞,它也不会推爆。
以山灵ME900为例,这款拥有6个动铁和2个动圈组成的8单元,阻抗仅为16欧姆,灵敏度则是108±3dB,是很好推的。在EM5上,音量开3成,就会推得很好,相比小耳放以及便携播放器驱动,其层次更为分明,声底干净、清澈,音色明亮、通透,但是解析丝毫没有推过的锐利或者侵略感,相反其人声结像扎实、精准。


▲在高频上我以蝎子乐队和德国柏林爱乐团合奏的《Hurricane 2000》这首交响摇滚乐为例,场面之大就不用说了,器乐之庞杂无出其右,关键它有大量的管弦乐和金属打击乐两个极端的混合,再加上主唱高亢的人声,但凡声场小一点、动态弱一点、层次差一点,这首曲子就会成为虐人利器。
本身驾驭大场面很拿手的ME900在这里表现出的动态甚至有点过于强劲,不过好在其声场及层次扎实、分明,所以整体依旧很通透很刺激,临场感都有模有样了,哪怕是间奏中的和声位置都会给人清晰的呈现。
EM5呈现出来的控制力也得到了体现,从开场天雷滚滚版的交响乐到迅速切入的弦乐,动态和瞬态都能令人亢奋,等到吉他、贝斯类摇滚器乐出来时,整个音色的无缝连接十分自然,在彰显其素质的同时又有些乐感。


▲整体总结部分
最后我也对比了一下EM5作本地播放器和台式解码耳放的不同表现,实际上差别并不大,作本地播放器时的音色更亮一些,甚至让我觉得它的解析也更好。
作为一款三年前的机器,价格从5K跌倒近4K,跌幅不算大。考虑到当下入门级便携播放器都在3K左右的时候,如果你不考虑便携场景,EM5的性价比显然很直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