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了很多新朋友,新朋友可能还不了解本账号的特性:脑洞大,或许这些理由你觉得“怎么怪怪的”?不要紧,一开始你会觉得没道理,后来你会觉得有道理,然后你就陷入彷徨中。
什么叫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至少你得参考不同的说法,这个世界不光是有“中国”和“西方”,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国家,参考过他们的说法么?想过他们的反应了没?真正独立思考,难道不是自己能够提出见解吗?
本账号就是一个真正独立思考的,如果你还不接受,权且当我阴阳怪气就行
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事实:
已知:印度是民主国家,且是美国认证的民主国家。
且:虽然种姓制度已经名义上被消灭了,但是实际上在印度依然广泛存在。
可得:种姓制度之所以在印度社会扎根,而且多年来都没有根除,这是有原因的。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国,在古代中国,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一直根深蒂固,建国后被彻底根除,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东西了,这说明即便是长期存在的顽疾,实际上也是可以被根除的,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印度历届政治强人,包括不限于甘地,尼赫鲁之类的国父级别的政治人物呼吁废除,且已经通过各式各样的法律强行废除,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存在。
之所以依然存在,说明它是一种社会共识,不管这种共识在你看来是不是正确的。
种姓制度的好处
在昨天的文章《不是印度没崛起,是你根本不懂印度的崛起方式》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润国外的过程中,印度人一直在拉自己人,而华人一直在排斥自己人。
一个印度人如果进了某个外国公司,很快这个部门都会被印度人占据。
而一个华人如果进到某个外国公司,其他华人就别想进来了。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这是“印度人更团结”而“华人不团结”,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所谓的“团结”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印度种姓制度,所谓的四大划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以及不可接触者达利特,这只是所谓的“粗略划分”,实际上划分的更加精细,即便是同一个种姓内部,也有不同的划分,在目前印度的官方“在册种姓”,也就是所谓的“低等种姓”,有1108个,可见何等的庞大。
印度所谓的种姓,很大程度上是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挂钩的,婆罗门负责念经,刹帝利负责打仗和行政,
吠舍负责农业,牧业,经商,首陀罗由农民,高级佣人,工匠构成,大多数时间,这四类人各司其职。
乍一看:这不导致阶层不能流动了么?
但是仔细想一想:在美国,为什么印度裔员工可以放心大胆找一堆印度人塞进公司?为什么华裔员工就不会?

华裔员工所谓的“内斗”,实际上是害怕别人抢了他的位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压根不讲那一套,而印度裔员工就听话的多,引入进来,不但不会反叛,引入进来的印度裔员工还感恩戴德,成为极好的助力。
西雅图曾经通过一个反对种姓制度的法案,但是在加州,同样的法案被否决了,因为印度裔美国人反应强烈,觉得不应该通过这个法案,乍一看,好像很不合理,但是如果换成印度人的视角,你就会明白。
从印度人的视角,印度教的种姓制度是这样的:印度的种姓制度规定了每个人该做什么,婆罗门念经实际用途,是为了教育刹帝利以及更下层的民众,让他们懂道德,而刹帝利虽然执掌大权,但是保护了所有人的安全,还有救助低种姓的责任。吠舍和首陀罗负责运输农业和服务业,这让前两个种姓节省时间,而达利特处理不可触碰的事物,比如说垃圾之类的,如果让其他种姓处理垃圾,会导致印度教整个道德被破坏掉了。
高种姓有责任保证低种姓的幸福,如果低种姓痛苦高种姓无动于衷,则是邪恶。

再以印度人视角去看美国:这难道也是一个变相的种姓制国家吗?
犹太人:婆罗门,负责教化。都说印度婆罗门如何如何威风,在美国有人敢触碰犹太人吗?白纸黑字的《反犹太主义意识法》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在印度可没有专门为婆罗门制定一条法律。
白人:
刹帝
利,负责行政,战争。

亚裔,墨西哥裔,黑人:
吠舍和首陀罗,
负责技术性工作和体力性工作。

没错,亚裔,墨西哥裔和黑人确实也有部分人成为官员,但是实际上的大权谁都知道,掌握在白人手里,印度也有达利特的首席部长,没什么了不起。

而非法移民,很显然,这是不可接触者,既允许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又不给非法移民基本的人类待遇。

而且和印度不一样,美国这个变相的种姓制国家压根没有所谓的“上层种姓要对低等种姓负责”的概念,完全就是一个互相博弈的修罗场,印度街头有乞丐,这个没错,但是印度街头的乞丐是因为印度真穷,而美国街头的乞丐是完全被社会抛弃的人。
从这个层面再去看美国,印度人甚至还有道德优越感。

阶级固化有利于宪政民主
种姓制度说白了就是一个阶级固化。
而“阶级固化有利于宪政民主”这个说法,可不是我空口白牙说的,而是某贺姓“宪政法学大师”说的,其实在各式各样的西方媒体上也有,我举个例子:
FT是英国的《金融时报》,这个说法就很大层面上代表了西方的态度,为了让各位能清楚弊端,专门强调了“平等的科举”。
根据这些亲西方的学者描述,是这样的:

科举制确实是平等, 让很多底层人都能进入庙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问题在于,科举制把所有的社会精英都吸纳完了,吸纳完了以后,整个社会的精英全部集中在庙堂,这导致社会没有和庙堂博弈的资本。

由于社会的原子化,而精英都集中于皇帝身边,社会原子化无法对抗皇权。

举个例子,英国宣传最厉害的《大宪章》,号称是宪政民主的起点,《大宪章》到底讲什么的?讲的是“封建贵族用来对抗英国国王权力的封建权利保障协议”,和平民压根没有任何关系,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六十一条,所谓的“安全条款”,指的是:“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随时召开会议,具有否决国王命令的权力;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
其实这个也体现在美国身上,在美国私立大学才是出精英的地方,私立大学不是靠考试就能过了,而是看你的“综合实力”,比如说潘石屹就直接捐钱,他的娃就顺利进了,还有些有关系的,比如说教授内推,那成功几率就大多了,这和国内的清华北大逻辑不一样的,清华北大,你分够了,肯定能进,而像哈佛之类的大学,就未必了。
在古代,日本借鉴了中国很多制度,但是没有借鉴科举制度,而就是因为没有借鉴科举制度,所以近代日本工商业才能搞得轰轰烈烈,明治维新的成功都根植于这样的历史背景。
科举考试的平等,导致精英被皇帝拿走,导致了社会原子化,导致社会无法对抗皇权,导致了不平等。
因此越平等,越不平等,而越不平等,越平等。
最为社会固化的制度是什么?那当然就是直接的种姓制了。

在印度搞了“表内种姓”,意思是这些种姓是有优待的,这些优待的种姓统统是低等种姓,印度还有相当多的上层种姓非常不满呢。
比如说莫迪,莫迪本来属于“Modh-Ghanchi”种姓,意思是“从菜籽里面榨油的人”,这就是种姓和职业挂钩的,早先这个种姓并不是低等种姓,在2002年,还被印度人民党故意改为低等种姓。
印度这么多年,被无数人统治过,统治者来来去去,但是印度社会是一个超级稳态结构。
从印度裔可以成功的抱团,到印度社会的超稳态结构,印度的宪政民主,这都是种姓制的功劳,从这个角度上说,种姓制是印度人的福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