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总能刷到一个很火的生活方式——主题月生活法。
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丫丫在成长
「主题月生活法」就是每个月设定一个新主题,业余时间都去做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在一个月内成为这个领域的小专家,不仅业余生活会更丰富,技能树也点亮了。
这听起来就让人动力满满啊!
「主题月」火了之后,有很多人真的去实践了,大家都说自己行动力变强了,不沉迷手机了,见识和谈资都变多了,生活有了支点。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来源:小红书用户@困困是头小脑斧 @ZIYI @yiruuuu
也有人说,这不就是P人的日常吗?对于咱们三分钟热度的人来说,每天都是新主题,有必要还一月一换嘛?
带着好奇,我查了一波资料,没想到,这种生活方式,居然还真的可以让人一整个生活都变好!因为——
主题月
让你对生活更有确定感
人类对确定性有着天然的需求,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会让大脑边缘系统产生强烈的「威胁」「警报」反应,确定性被满足时,大脑会感觉自己被奖励了,觉得很愉悦[1]
这种确定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们的决策成本——你不再需要纠结,今天下班后是追剧还是打游戏,主题成了生活中的高优先级,像是给松散凌乱的日常安排了主线任务一样。
图片来源:小红书@茉莉正重新开放
而且主题月的妙处在于设定了明确的时间,根据洛克的目标设定动机理论(goal-setting theory)具体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比简单模糊的目标更能激励人前进[2]
主题设定了,时间限制设定了,就可以明确自己每天的碎片时间要做什么,「因为无聊而无意识刷手机」和「刷了一晚上手机反而更焦虑」的情况也会大大减少。
主题月
帮你转移注意力
最近很火的说法是,焦虑的反面是具体,当我们一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的天赋使命是什么」、「这个世界会好吗?」这种很大、很空,短期内又找不到答案的事情,自然会觉得非常焦虑,人生无解。
研究表明,爱焦虑的人更容易关注对自己有威胁的事情[3]「主题月生活法」就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就算现状什么的都不变,只要训练自己把注意力从威胁性刺激上移开,就有可能减少注意力偏差,从而减轻焦虑[4]帮助我们把注意力从庞大无解的问题,转移到具体的事情上。
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个世界还会不会变好。但我知道的是,每周三要给花浇水,每周四要准点下班去上舞蹈课。
生活被一个个具体的事情串起来,就不会被迷茫焦虑给困住手脚,反而拥有了向前行动的力量。
主题月
让你拥有更稳定的自我价值感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一个观点:不要从工作中找价值感。
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改成,不要仅仅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
就像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一样,如果我们把自我价值仅仅锚定在工作上,工作状态的忽高忽低也会导致自我价值感忽高忽低。
工作顺利、老板认可自己的时候,觉得自己可真厉害,前途一片光明!工作不顺利,得不到认可,就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
自我决定论(SDT)认为,人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可以从中实现自我决定和自我表达,自我价值感也会增强[5]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上总得不到足够的成就感,好像怎么努力都看不到希望,那不妨把自我价值锚定在你感兴趣的事物上,然后每天夸夸自己:今天又朝感兴趣的事情迈了一小步,我可真厉害!!
主题月
四两拨千斤地改变你的生活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其实生活并不是总是平稳有序地进行,而是经常像弹球一样,被某些意外、偶然事件触发,然后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最近编辑部有个同事开始养狗了,因为养狗,被迫早睡早起、规律生活,规律生活后会感觉整个人身心状态都有变好,「养狗」就成了撬动良好生活的锚点。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同样,她在研究女性话题期间,发现常光顾的火锅店楼上是个废弃的空间,就发朋友圈说可以在这办个女性艺术展,没想到有很多人积极响应,因此开启了她的策展人的新身份,解锁了很多新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实行「主题月生活法」的人都说恢复了对于生活的热情,在探索新主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被触发、被撬动,随时而来的是新事物、新体验、新社交,生活也因此焕发生机。
在生活的洪流里
抛下一个锚
编辑部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主题月生活法」的妙处在于,它人为给生活建立了具体而确定的锚点。
什么是锚点?韦氏词典将「锚」定义为通过绳索/链条连接到船/船上的重物,并将其扔入水中以将船/船固定到位。
锚点可以是任何提供力量和支持的东西。想象有一艘船,暴风雨让小船飘摇晃动,但因为锚点的存在,风雨过后,船依然会稳稳地停靠在岸边。
现代生活下的我们,经常觉得世界充满不确定性,「迷茫,焦虑,看不到方向」成了大家的集体困扰,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越需要在生活的洪流里抛下一个锚。
我们经常会因为目标遥远宏大,而迟迟不敢踏出一步,或者每天思考难以解决的宏大的问题,忘记脚下的路。
锚点轻盈又具体,把人从虚空漂浮的状态拉回地面,接接地气,开始行动。
不知道怎么规划主题?
来给你一些灵感!
我猜,很多人想要实行「主题月生活法」的时候,都会觉得:可是我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啊?我就是喜欢玩手机,喜欢睡觉,怎么办?
放心,你一定有喜欢的事情,只是你忘了。
回想一下儿童时期,或许你特别喜欢捏泥巴、做手工,但父母只在意你的考试成绩,你就逐渐不再玩了;
或许你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但也不知道画画有什么用,久而久之也不再碰画笔了;
又或许,你特别擅长观察人类,擅长发现一些人与人之间的蛛丝马迹,但因为「能不能不要这么八卦」的规训限制了你的观察。
现在,这些都可以成为你主题月的灵感啦!
回顾一下,你从小到大对什么特别感兴趣?曾经对什么事情感到好奇?把能想到的全都不加评判地列下来,如果能越写越兴奋,就说明状态对了!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还给了另一个方法,就是花两周时间,记录你生活中的「心流时刻」「高能量时刻」,然后从这些时刻中发散。[6]
比如我发现,我在与人交谈的时候经常能量高涨,那就可以计划「线下活动月」、「联系好友月」、「采访月」等等。
如果你实在是回忆不起来,也没有高能量、强心流时刻……那就来抽签吧,抽到哪个选哪个!
最后,想叮嘱大家
主题月虽好,不过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更多关注自身的感受,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打卡了多少个主题上,避免因此产生新的焦虑。
在探索新领域的过程中,做好面对挫败的准备,也认真鼓励自己每个微小的进步。
「主题月生活法」并不能确保你的生活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但它一定可以让停滞不前的你,踏出行动的第一步,然后在实际的行动中,收获丰富的体验,增加人生的广度,度过一段充实有趣的时光。
如果你身边也有缺乏动力的小伙伴,欢迎把这篇文章转发给 ta,说不定可以成为彼此的主题搭子呢。
这里是和你一起健康生活的@FeelBetter 感觉好多了
FeelBetter 感觉好多了由Know Yourself出品,我们懂消费、爱生活,希望与你一起探索身心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这里,有具体实用的生活建议,帮助你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简单易行的小技巧帮你稳住精神状态和内心秩序:
以上文章均可在 
FeelBetter感觉好多了
 公众号通过号内搜索获得!

关注FB,宝藏科普一键get🤏,咱们一起身心健康!
今日讨论
大家还有什么主题月灵感?
来留言板分享一下!
作者
丸子
活着就是要大闹一场
本文关键词:主题月、自我决定论、目标设定动机理论
欢迎大家在FeelBetter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参考文献:
[1] Rock, D. (2009, October 25). A hunger for certainty. Psychology Today. Retrieved April 16, 2024, from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your-brain-work/200910/hunger-certainty
[2] Locke, E. A., & Latham, G. P. (2006). New directions in goal-setting theory.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5), 265-268.
[3] Mathews, A., Mackintosh, B., & Fulcher, E. P. (1997). Cognitive biases in anxiety and attention to threat.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9), 340-345.
[4] Carpenter, S. (2001, November). New data shed light on anxiety and attention. APA Monitor on Psychology, 32(10), 1-6. https://www.apa.org/monitor/nov01/sw
[5] Deci, E. L., & Ryan, R. M.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4), 227-268.
[6] 博内特, 比尔., & 伊万斯, 戴夫. (2022). 人生设计课: 如何设计充实且快乐的人生 (周芳芳, 译.). 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21739374
点【赞】点【在看】,感觉好多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